近几年,夏大豆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异常,高温干旱或高温多雨,有时在同一年份,两者交替出现,异常的气候条件,使豆圆蝽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繁殖力增强,造成严重为害。
1 发生特点
豆圆蝽一年发生2 ~ 3代,以成虫进行为害,成虫群集在土缝或草丛中越冬。4月出蛰活动,6月中旬新成虫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迁至大豆上产卵,第2代若虫在8月中下旬羽化,9月气温较高时可发生第3代,10月下旬以后转入越冬。成虫在大豆叶片背面产卵,成虫、若虫都有群集性、假死性,并分泌臭液,喜聚在主茎上,常集成一团。
2 为害症状
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大豆茎、叶柄、芽、花、荚上吸食汁液,使茎变黑,生长萎缩,花荚脱落或不稔。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通过一系列农业栽培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素,创造有利于大豆及其天敌生长繁育,削弱或减少豆圆蝽发生为害的有利条件, 从而将豆圆蝽为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3.1.1 选择抗性品种。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品种,科学用水,施足底肥,加强田间管理,使大豆植株生长健壮,增强对豆圆蝽为害的抵抗力。
3.1.2 铲除田边、田间杂草,减少豆圆蝽的孳生场所。
3.1.3 合理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精耕细作, 减少越冬虫源。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时,要科学合理配用或与其它不同药剂交替使用,尽量减少施药次数,注意保护天敌。
3.2.1 苗期用螟特灵1.6毫克/公斤+敌杀死1.2 毫克/公斤防治豆圆蝽成虫,每亩用50 公斤药液。
3.2.2 花荚期用盲蝽速灭1.6毫克/公斤+高效氯氰菊酯1.5 毫克/公斤喷雾,每亩用50公斤药液,防治豆圆蝽第2代若虫及成虫。
3.2.3 鼓粒期气温较高时需用盲蝽速灭1.6毫克/公斤+敌杀死1.2毫克/公斤防治豆圆蝽第3代成虫的发生,每亩用50公斤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