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兔毛癣
1.1 病因。是由真菌毛癣霉或小孢子霉所致的一种皮肤传染病。自然感染多是由于运动、吮乳和交配时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通过用具及饲养人员而间接传播。
1.2 症状。一种以鼻、面或耳部的环型、突起、灰色或黄色痂为特征,3周左右痂皮脱落,出现溃疡灶;一种在皮肤上出现环形,被覆珍珠灰、闪光鳞屑的秃毛斑为特征;还有一种是患部皮肤潮红,手触摸有粗糙感。
1.3 诊断。取病变组织的新鲜标本作镜检,发现真菌的分枝菌丝与特殊孢子即可确诊。
1.4 治疗。内服灰黄霉素进行全身治疗,每日25毫克/公斤体重,连用15日。
2 兔螨病
2.1 病因。兔螨病分为耳螨和体螨,耳螨主要由痒螨和皮螨引起,体螨主要由兔疥螨和兔背肛疥螨引起。
2.2 症状。耳螨主要见于耳廓与耳甲内部的上皮表面,病兔摇头,用后脚抓搔头部和耳部,随自伤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耳内部结痂,发出难闻气味。体螨首先出现在鼻和唇,继而扩展到眼、头部和面部,有时也波及到外生殖器。病兔摩擦、抓搔患部,出现局部脱毛和浆液性渗出物,进而形成黄白色结痂。个别兔减食、消瘦。
2.3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检查患部中螨、虫体断片或虫卵即可做出诊断。
2.4 治疗。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连喂1周,停药1周后再喂1周,患部用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涂擦。
3 兔密螺旋体病
3.1 病因。由密螺旋体引起,以生殖器、面部及局部淋巴结的炎症为特征。
3.2 症状。潜伏期5 ~ 30天,病初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发红、水肿,形成粟粒大的小结节,肿胀部有渗出物,形成棕色痂,痂下发生上皮溃疡。唇、面、鼻孔、眼睑、耳等出现继发性病灶。患病母兔失去配种能力,所生仔兔体质较差。
3.3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和临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
3.4 治疗。
① 青霉素肌注,连续5天。用药后10日大部分可治愈,恢复后的兔可允许配种。
② 患部应用2%硼酸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涂擦碘甘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