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省农科院以副院长王海波为组长的驻阜平县王林口乡刘家沟村帮扶工作组,发挥本院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愿望,立足于提高该村的“造血”能力和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技术帮扶,通过帮助当地村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提供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帮助刘家沟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好路子,实现了当地农业产业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一、发挥优势,以技术撬动产业发展
阜平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全县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0%,山多、水缺、耕地少是制约阜平县发展的最大紧箍咒。刘家沟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地少、沙多、缺土、漏水,全村种植以玉米为主,产量低,效益差。帮扶组到村后,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立足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的思路,积极开展了技术帮扶。经过多方论证,帮扶组帮助刘家沟村选择了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的致富路子。通过前期一系列的考察、学习、引进、创新,2014年,刘家沟村的香菇产业小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的香菇生产、销售体系,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辐射带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帮扶组还针对该村土壤和种植特点,积极帮助村里更换玉米新品种,广泛开展栽培、灌溉新技术试验示范,引进蔬菜、葡萄、中药材等作物开展沙地利用和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刘家沟村农业生产能力,优化了当地种植结构,带动了产业发展,打造了当地农业增产增效的亮点。
二、精心组织,力促村、县、外来资金三联动
为了更好的推进香菇产业发展,帮扶组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依托农科院资金支持和技术优势,与阜平县水务局积极沟通协调,为刘家沟村申请到了4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香菇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另外一个村也参与申请到了4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利用刘家沟村废弃的煤场建成了香菇生产示范棚、工作棚,随着购置菌棒、组织培训、选拔技术人员等工作的展开,刘家沟村的香菇产业风风火火的发展了起来。
俗话说,人心是秤,众眼是镜。刘家沟村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更是吸引了从刘家沟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广泛兴趣。今年,通过帮扶组联络,从该村走出去的创业人士携带150万元的资金,主动回村投入香菇产业发展,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极大地促进了该村香菇产业的壮大,提升了产业“造血”再生产能力,推动了产业的标准化、企业化运营和管理,香菇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三、因地制宜,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在积极帮助刘家沟村脱贫致富的同时,帮扶组还通过对刘家沟村废弃多年、破旧不堪的两排旧校舍的科学改造,建成了“刘家沟村新农民夜校”和“村自助幸福院”,在美化了村容村貌的同时,又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养、丰富老年人休闲生活开辟了阵地。
闲暇时,帮扶组在夜校组织农时培训、开展文化授课等活动,积极向村民介绍时事政治、农业知识、山区特色经济、健康生活等知识,引导村民树立积极乐观心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信念,不断提升村民文化水平,推进村风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良性互动。“七一”前夕,帮扶组还在村里开展了慰问老党员活动,积极传递了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正能量。
正所谓:驻村帮扶结硕果,产业富民促发展。在5168cc银河官网娱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刘家沟村香菇产业势头良好,文化氛围不断浓厚,各项事业取得了喜人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