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17:31:59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打造四个高地  >> 信息
 
优良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的中国实践——纪念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25周年
    
      编辑:高蒙龙   上传:贾沛雯   发布时间:2024/4/30 10:10:06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守望者 2024年4月23日

自1997年,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立以来,林草育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现代林草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截至2023年底,我国林草植物新品种申请量10742件,授权量4970件;林业相关专利公开量888320件,其中发明专利403408件;草原相关专利公开量126227件,其中发明专利69560件。
        2024年4月23日,是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5周年纪念日。UPOV副秘书长约兰达·赫尔塔致辞表示:“我要赞扬中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在审查植物新品种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和立法的更新,使农民、种植者和整个社会能够获得这些品种。我愿与中国共同努力,引领UPOV走向未来。”
        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月20日—26日)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林草科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本报特推出4个林草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优秀案例,讲述育种人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潜心科研的故事,展示中国加入UPOV25年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甜柿爸爸”带来的甜蜜烦恼
        9月上旬,甜柿果尚未完全成熟,一些采购商早早来到地里和林农商谈采购价格。1500公斤甜柿,种植户开价70元一公斤。就在双方讨价还价期间,一位“不速之客”赶忙前来,劝林农无论什么价格,都不要卖!他就是被林农亲切称为“甜柿爸爸”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龚榜初。
        “故事发生在2022年。与往年不同,那年的中秋节特别早。当时柿子也就是五六分熟,虽然口感消费者也能接受,但以前没吃过的人会以为甜柿就是这个味道。而晚一些摘,不只是卖10万块钱,从长远来看,可能是20万、50万、100万元。”龚榜初说。
        每年临近教师节、中秋节,市场对甜柿需求量大。林农不卖,到手的钱没了;卖了,可能又后悔没在口感最好时,再卖个好价钱。在龚榜初的协调下,采购商决定晚半个月再来摘果,解决了林农甜蜜的烦恼。
        柿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柿的亩均产出,却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为提高效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进甜柿品种。一些优良的甜柿品种,对嫁接砧木要求严格,而生产中亲和性砧木品种缺乏,砧木应用混乱,导致高品质的优良甜柿品种发展缓慢。
        龚榜初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甜柿育种专家,与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柿砧木育种。经过20余年试验研究,团队从50多个类型中筛选出“亚林柿砧6号”等4个甜柿广亲和性砧木新品种。
        而龚榜初认为,获得新品种权不是目的,新品种能应用于生产发展才是目标。
        龚榜初带领团队打通产业链与科研链,在中心结合环节上创新设计,将甜柿亲和性砧木良种选育、示范推广、适宜栽培区筛选等科研目标统一一体化组织实施。在快速选育一批甜柿亲和性砧木新品种的同时,为满足各地发展高品质甜柿的迫切需求,在浙江、江西、福建、广西、云南、山西、江苏等地,利用“亚林柿砧6号”嫁接“太秋”甜柿建立新品种示范林4500余亩。
        在区试的同时,“亚林柿砧6号”于2021年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柿砧木品种,从而使柿砧木从随意、盲目应用进入到砧木品种化时代。2023年,“亚林柿砧6号”获得了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二等奖。
        目前,“太秋”及其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已在南方20个省份进行了推广示范。应用“亚林柿砧6号”等作砧木,嫁接繁殖“太秋”甜柿良种苗木,柿园里售价每公斤40—70元,第5年亩产值约1万元,7—9年盛果期亩产约2000公斤,亩收入高达2万—5万元,甚至8万—10万元,成功打造出甜柿“一亩山万元钱”高效栽培模式,让“甜柿扬名,甜蜜致富传千里”。
        一直在路上的“板栗专家”
        “希望更多人关注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和利用,来实现更大面积的惠农。”近日,在给板栗种植户培训回来的火车上,5168cc银河官网娱板栗团队研究员王广鹏告诉记者。
        作为板栗团队带头人,王广鹏每年行程2万多公里,深入田间山村,积极帮助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帮助果农增收致富。2023年,他在河北各县区以及北京、天津、辽宁等地线下培训47场,现场培训6000多人次;线上做了十几期培训,受训80余万人次。王广鹏带出了一大批板栗“土专家”和“高级技师”,果农们也亲切地称他“板栗专家”。
        板栗是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长久以来缺乏抗旱、省工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针对这一产业发展刚性需求,河北省农林科院板栗团队开展科技攻关,20年间连续攻克了优异亲本不清、杂交组合选配质量差、杂交苗结果晚、苗期选择难等技术难题,成功筛选潜力品系70余个,最终从中育成杂交良种2个,植物新品种授权品种11个。
        “现在我们的板栗主栽品种以‘燕山硕丰’为主力,‘燕栗1号’‘燕栗2号’‘燕栗3号’‘燕栗4号’为辅助,育成不同用途、早中晚熟搭配的品种系列。其中,‘燕栗’系列是在2023年获得的植物新品种。”王广鹏说,“以‘燕山硕丰’为代表的燕字系列,目前在中国北方板栗栽培区,是新发展品种当中果农应用率最高的板栗品种(系)。年应用推广面积在2万亩以上,年产值可超8000万元。”
        为促进这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惠农富农,板栗团队首先在燕山板栗主产区——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艾峪口村建立中试基地。经多年“良种+良法”模式的试验示范,果园普遍提质、增产、增收,全村较新品种输入前亩均增收30%—40%,年总增收200万元以上。
        艾峪口村因板栗产业兴起而树立起“京东板栗第一村”标志。2023年,艾峪口村新建成了一所板栗购销中心,周边村种植的板栗以艾峪口村的购销中心为市场,再销往全国各地,中心年销售板栗7000吨,产值超1.4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艾峪口村具有燕山地区中熟板栗价格的定价权,基地也成为冀东北燕山板栗产区标杆。当地也因此提出一个产业发展口号:万亩栗园、千吨产量、亿元产值。”王广鹏说。
        板栗新品种的大规模应用富了一方栗乡人,整体推动了河北山区乡村振兴的步伐。
        “向阳”生长的杜仲三倍体
        “记得有一年春天,出差之前来到实验室,发现学生剪取了一些高温处理的杜仲花枝放在实验台上,因为屡屡失败不抱希望,还没有观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康向阳说,“我取了几个花药,到显微镜下一看,发现花粉明显变大,瞬间感觉杜仲染色体加倍的问题可以解决了!”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多用途经济树种,其叶脉和树皮可提胶制药、叶肉可生产“替抗”饲料添加剂、茎秆可制作刨花板、重组木或作为食用菌基料等,能实现“当年栽培,当年见效”以及“一份原料,多重收益”,开发潜力巨大。
        然而,杜仲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低限制了杜仲产业的发展。同时,因杜仲为单科、单属、单种存在,无法利用种间杂交获得的杂种优势。因此,利用多倍体巨大性以及代谢产物增加等特性,通过染色体加倍创制三倍体,成为大幅度提高杜仲叶片胶、药含量最具希望的途径。
        随着康向阳的另外一位研究生解决了染色体加倍最佳处理时期判别等关键技术难题,世界首例杜仲三倍体植株终于诞生了,实现了几代杜仲育种人的梦想。
        近年来,由康向阳研究团队培育的“京仲1号”等8个杜仲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新品种具有生长快、叶片巨大,且胶、药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可保证同样的土地和管理投入获得更多的原料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已被列入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推广品种,更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基于三倍体新品种开展杜仲全产业链开发,在构建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产业化空间和深度开发潜力。
        2023年12月27日,康向阳团队将“京仲1号”等8个京仲系列三倍体新品种在杜仲南部栽培区的品种权,转让给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让费总计8000万元。具专业优势的企业及其资本加入杜仲新品种繁育和开发,必将为杜仲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强劲的动力。
        “育种虽苦,但苦中有乐,每当有一个新的发现,解决了一个问题,那种收获的喜悦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康向阳笑着说。
        “花痴”杨玉勇的芬芳事业
        “最近绣球开花了,时间比较紧。有什么问题发我微信上吧。”4月,在云南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基地里,300亩绣球花竞相开放,董事长杨玉勇在花丛中穿梭,检查绣球生长情况、指导采收工作,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忙得不可开交。
        杨玉勇是痴情于花的东北汉子,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98年,为把鲜切花产业做大,他选择来鲜花大省云南发展。
        “当时我发现我国绣球属种质资源丰富,但国内进行绣球属植物研究的却很少。2000年,我开始从事绣球的引种、收集和种植,希望利用国内有利的种质资源进行绣球属植物新品种培育。”杨玉勇说。
        没有种源?杨玉勇带人跋山涉水深入绣球属植物原始生境,走遍全国各地进行采集,构建了目前国内绣球属植物活体保存最大的资源圃之一。
        不会育种?杨玉勇亲自上阵,从育种目标设定、杂交组合选取,再到田间管理和采收,20余年绣球育种研发从未间断。
        在育种过程中,杨玉勇对杂交后代的选择标准相当严格,抗病性差的不选,花型不标准的不选,没有明显特异性的不选……有时候一些优良单株明明已经具备新品种的特性,杨玉勇却认为这些品种和已经选育出来的品种相比,差异性不大,竞争优势不明显。
        “我们做育种,不是为了科研而育种,而是为了选育出一批真正经得起农户和市场考验的新品种,是为了选育真正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新品种、真正有人愿意去种的新品种。作为育种商,我们必须把好第一关!”杨玉勇说。直到2015年12月,公司“青山绿水”“花团紧簇”等9个绣球花新品种率先获得了国内的知识产权认定,填补了国内绣球属植物新品种空白。
        在绣球新品种推广上,公司实现了国内和国外市场两条腿走路。在国内,授权农户和部分企业种植,低价收取一定费用。对授权的下游公司,生产面积涵盖四川、重庆、贵州、上海、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区、市)。
        “在国内市场推广绣球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新品种存在各种侵权盗繁、售卖等情况。国外新品种推广和监管体系相对成熟,我们就把新品种推向国际市场。目前公司已获欧盟新品种权4个,让国外种植者给我们交品种权费,扭转一直以来我们给国外育种商交品种权费的局面。”杨玉勇说。
        目前,杨月季公司在云南省保守估计有6000余亩的绣球推广成效,按一亩8万元保守估计,产业大约可增收4.8亿元。绣球成为杨月季公司目前在花卉育种和产业化推广中最为成功的花卉品类之一。
        在育种的道路上虽然有所收获,但在杨玉勇看来,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向百年老店的目标持续迈进。
        中国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历程
        1993年9月15日—17日,我国组织召开第三次亚太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研讨会议。
        1995年5月,专利局、林业部、农业部、国家科委联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立法小组,起草《条例》。
        1997年3月20日,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林业部成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1999年3月23日,中国向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递交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加入书。4月23日,中国正式加入UPOV,成为其第39个成员,并开始接收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申请。
        1999年8月10日,国家林业局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2001年,初步建立林业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新增“新品种保护”一章,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容上升为法。
        2019年4月23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主办“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20周年座谈会”。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
        2021年10月,中文正式成为UPOV工作语言。
        2022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3次修正)正式实施。
        截至2023年底,林草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量突破1万件。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键词:昌果所,王广鹏,板栗,植物新品种保护阅读:731
相关信息              
   5168cc银河官网娱:培育板栗新品种 带富河北栗乡人 河北新闻网 2023年10月23日 2023/10/25
   5168cc银河官网娱:良种良法配套 助力板栗丰收 河北学习平台 2023年11月13日 2023/11/13
   优良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的中国实践——纪念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25周年 中国绿色守望者 2024年4月23日 2024/4/30